
Founder Mode主导,按结果付费带来300%增长,Intercom 的AI转型为什么最成功?
Founder Mode主导,按结果付费带来300%增长,Intercom 的AI转型为什么最成功?你现在的竞争对手,是每天工作 12 小时、全年无休的 AI 创业公司,且部分业务已经由 AI 提效。在 AI 时代,企业就没有「不转型」的选择。
你现在的竞争对手,是每天工作 12 小时、全年无休的 AI 创业公司,且部分业务已经由 AI 提效。在 AI 时代,企业就没有「不转型」的选择。
两年半股价暴涨25倍,Palantir仍是企业级AI无出其右的领导者,甚至目前都找不出一家竞品。我们频道聚集了很多关注Palantir的朋友,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:国内有没有真能对标Palantir的公司?
在大多数人还在讨论AI如何影响白领工作时,一家叫Topline Pro的公司已经悄悄拿下了2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,专门为美国的蓝领创业者们打造AI驱动的商业操作系统。这不是什么遥远的科幻故事,而是正在美国50个州同步上演的商业革命。
在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中,Palantir 交出了一份几乎所有 SaaS 从业者都梦寐以求的成绩单:美国商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93%、总收入突破 10 亿美元、调整后经营利润率 46%、自由现金流利润率 57%、Rule of 40 指数高达 94%。
在硅谷最新一波 AI 创业热潮中,有一家公司的成就让我彻底震惊。Swan AI 创下了几乎所有创业常识都认为不可能的记录:仅用 3 位创始人,没有任何员工,在短短 9 周时间内从零客户、零收入,飙升至 80 个付费客户和接近 100 万美元的年化收入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他们实现这一切没有筹集大量资金,没有雇佣一个销售人员,没有投放一美元广告,甚至没有建立客户支持团队。
Benchmark 合伙人 Eric Vishria 最近跟 Banana Capital 合伙人 Turner Novak 在其播客 The Peel 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对话,这是我最近觉得非常不错的一个访谈。
日本SaaS市场处于美国10年前的早期阶段,传统企业依赖低效流程,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。独特销售文化依赖关系驱动,本土企业专注国内市场形成“金丝雀陷阱”,但国际团队推动生态多样性。未来AI和人力短缺将催化自动化需求,市场潜力巨大但需长期策略适应文化差异。
AI 应用的付费模式,看起来只是付费模式,但本质上,是 AI 产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的问题。
今年有机会上下半年都花了不少时间待在湾区和日本东京,近距离观察两个对于SaaS与软件最肥沃的土壤是如何从犹豫、了解到拥抱AI。有人认为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,有人已经认为不及预期,更多人愿意把答案交给时间,我是后者。但正是在混沌中才有机会可寻,才能激发创新。
人工智能即将让垂直 SaaS 的池子变深 10 倍。